臺灣大青棗
寶蓋棗(學(xué)名:Ziziphus jujuba Mill.),別稱棗子,大棗、刺棗,貫棗。鼠李科棗屬植物,落葉小喬木,稀灌木,高達10余米,樹皮褐色或灰褐色,葉柄長1-6毫米,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,有疏微毛,托葉刺纖細,后期常脫落。花黃綠色,具短總花梗,單生或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。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,長2-3.5厘米,直徑1.5-2厘米,成熟時紅色,后變紅紫色,中果皮肉質(zhì),厚,味甜。種子扁橢圓形,長約1厘米,寬8毫米。
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(qū)、丘陵或平原。廣為栽培。本種原產(chǎn)中國,亞洲、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。
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、維生素P,除供鮮食外,常可以制成蜜棗、紅棗、熏棗、黑棗、酒棗及牙棗等蜜餞和果脯,還可以作棗泥、棗面、棗酒、棗醋等,為食品工業(yè)原料。
形態(tài)特征
落葉小喬木,稀灌木,高達10余米;樹皮褐色或灰褐色;有長枝,短枝和無芽小枝(即新枝)比長枝光滑,紫紅色或灰褐色,呈之字形曲折,具2個托葉刺,可達3厘米,粗直,短刺下彎,長4-6毫米;短枝短粗,矩狀,自老枝發(fā)出;當(dāng)年生小枝綠色,下垂,單生或2-7個簇生于短枝上。葉紙質(zhì),卵形,卵狀橢圓形,或卵狀矩圓形;長3-7厘米,寬1.5-4厘米,鈍或圓形,稀銳尖,具小尖頭,基部稍不對稱,近圓形,邊緣具圓齒狀鋸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淺綠色,僅沿脈多少被疏微毛,基生三出脈;葉柄長1-6毫米,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,有疏微毛;托葉刺纖細,后期常脫落。
花黃綠色,5基數(shù),具短總花梗,單生或2-8個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;花梗長2-3毫米;萼片卵狀三角形;花瓣倒卵圓形,基部有爪,與雄蕊等長;花盤厚,肉質(zhì),圓形,5裂;子房下部藏于花盤內(nèi),與花盤合生,2室,每室有1胚珠,花柱2半裂。
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,長2-3.5厘米,直徑1.5-2厘米,成熟時紅色,后變紅紫色,中果皮肉質(zhì),厚,味甜,核銳尖,基部銳尖或鈍,2室,具1或2種子,果梗長2-5毫米;種子扁橢圓形,長約1厘米,寬8毫米。
花期5-7月,果期8-9月。
栽培技術(shù)
選園栽植
棗樹適應(yīng)性強,但在土壤疏松、層深厚、肥水充足的條件下生長發(fā)育會更好。有計劃地在耕地栽種棗樹,實行棗糧間作、是發(fā)展立體農(nóng)業(yè)、實現(xiàn)棗糧雙豐收的途徑。渠路兩旁、田邊地埂和庭院都是發(fā)展棗樹的好地方。也可結(jié)合農(nóng)田防護林的營造建設(shè)多功能、復(fù)合型林果業(yè)商品生產(chǎn)基地。
栽植季節(jié)春秋兩季均可,但以春季為好。一般在棗樹萌芽前一周內(nèi)進行。栽植密度;成片棗園株行距4-5米×5-6米,每畝22-33株;長期棗糧間作行距8-15米,株距4-6米,定植采用南北行。定植的大小一般為80厘米見方,并施10千克以上的農(nóng)家肥。栽植深和根頸相齊,邊回填邊踏實,扶正苗木,栽后立即灌水。栽植時苗木根蘸肥泥漿,有利于成活。
上一條:金絲小棗 | 下一條:早甘陽櫻桃苗 |